七弦雅音 韵源悠远——我院学生吟诵协会承办朱鸿祥先生琴书听赏会

时间:2015-11-10来源:文学院

       11月3日晚,由我院学生吟诵协会承办的“琴音雅韵——朱鸿祥先生琴书听赏会”在我校雁山校区邑谷体验中心举行。主讲人朱鸿祥先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书法教育协会会员。
      朱鸿祥先生首先介绍了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琴体长三尺六寸五分,有应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说;琴面上有十三个徽位,应和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琴面右侧有岳山,左侧有龙龈,弦如水,自岳山流向琴龙龈。琴弦数相传最早是五,分指五音,对应五行,又对应君、臣、人、事、物。后文王吊子、武王伐纣分别加一根,遂称文武七弦琴。朱先生现场展示了古琴三声——泛音、散音、按音。泛音象天,散音则同大地,按音如人,称为天地人三籁。朱先生还介绍了古琴的记谱法:文字谱和减字谱,文字谱是以文章详细描述弹奏法,不直接记音高和节奏。减字谱是至今还在沿用的记谱法,相传为唐代曹柔将汉字的某些偏旁部首或字中的某些部分抽取出来作为记录指法的符号。
      朱先生以自己带来的仲尼式古琴,为现场朋友弹奏《高山流水》《忆故人》《醉渔唱晚》三曲。交流环节,有同学询问古筝与古琴的区别,朱先生予以亲切解答。
      活动结束后,有同学表示,朱先生在琴书听赏会上的倾情演说,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七弦古琴的悠远雅韵,真正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声韵之美,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文学院吟诵协会 王冬 劳洁莹)

朱鸿章先生在弹奏《忆故人》20151110155157

Copyright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址:桂林市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46272 院纪委信箱:wxyjjjch@163.com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