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中文科)是1932年伴随着广西师范大学诞生而最早成立的系科之一,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名家荟萃,开拓进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形成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科特色鲜明、教学科研优势见长的文学院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文学院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创新业绩:1981年获汉语史、古代文学硕士学位授权(是广西最早一批获得授权的硕士点,也是我校最早的2个硕士点),1995年获批“国家文科基地(中文)”,2006年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准设置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广西精品专业、广西特色专业等一批高水平育人团队和高端育才平台。
近五年来,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文学院师生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教育与交流、党的建设等方面成绩喜人,亮点纷呈。
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近五年来,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30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项,分别为胡大雷教授主持的“桂学研究”、莫道才教授主持的“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900篇;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近40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科研平台获新突破,2015年获批“桂学研究·2011广西协同中心”,2017年升格为广西桂学研究院,成为广西高校三大自治区级智库之一。
师资队伍力量持续增强。近五年来,胡大雷教授获评为广西终身教授,胡大雷、张利群、黄伟林、莫道才等4位教授相继获评为广西特聘专家,杨树喆教授获评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目前,学院专任教师达88人,其中教授34人(二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61人,40岁以下教师32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八十五年薪火相传,我院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学学科人才培养重镇,培养了近2万名各层次中文人才,其中不乏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才,包括全国知名学者(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全国知名作家、杰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等等;同时为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端汉语人才。新时期以来,我院先后获得过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五年来,我院师生共同打造的话剧品牌“新西南剧展”,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其代表性话剧《秋声赋》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是目前唯一由国家设立的校园戏剧最高奖;另一代表性剧目《花桥荣记》荣获“第八届广西校园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评选”大型剧目类一等奖,本科生导演朱玢倩获优秀导演奖,武冰洁、吕腾崟、郭心钰等本科生获优秀表演奖;黄伟林教授主持的“地域资源开发与经典文学活化——‘新西南剧展’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目前我院在本科生中全面实施的重要教学改革工程——“读写能力提升工程”,聚焦“读经典、背名篇、写美文、演名剧”的核心任务,通过课内外贯通、第一课堂与团学活动联动等实施路径与举措,分学期分阶段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来,我院致力于为地方语文基础教育改革服务,探索构建的“三位一体 全员分层”新课改语文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服务广西基础教育改革的特色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成立了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文化志愿者协会;先后获多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并已顺利通过验收;打造了“高校公共文化志愿进‘三馆’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并获文化部奖励,率先垂范全国高校。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为地方文化申遗、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10 余名学者成为广西党委及各级政府的重要智库专家,直接参与广西文化建设规划编制及相关政策法规制订;“广西现代文化名城建设”等多项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广西区政府及其他各级政府部门采纳。
国际教育与交流特色凸显。我院大规模开展国际教育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学校、也是全区留学生教育的排头兵。近五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形成鲜明特色与优势,与我院合作的海外实习基地(点)达数十个,实现全员海外实习,学生培养在海内外享有良好声誉。面向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3+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走出新路,目前已与泰国3所高校、韩国1所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继续与印尼等国家相关高校开拓合作办学空间,已先后成功派出近百名交换生,从2016级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将全员实施“3+1”中外合作培养。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培养与支持力度,近五年来,学院共有10位教师先后赴国外任教、访学,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拓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或访问实习基地的教师近30人次。
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五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学院发展新方向,围绕中心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教育管理机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加强党员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力,助力学院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规范化建设,现设有党支部10个,党员278人。五年来,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5期,共发展党员473人。学院党委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树典型、立榜样,打造和谐院风。五年来,涌现出自治区级优秀党支部1个,优秀党员1人;校级优秀党支部4个,优秀党员3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院级优秀党支部10个,优秀共产党员249人,优秀党务工作者52人。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两个责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洁文化教育,始终重视党员廉洁从业教育,开展 “五个一”廉洁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过去的五年,是我院师生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五年;过去五年的文学院,朝气蓬勃、硕果累累。为此我们既感到骄傲自豪,又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更感到学院辉煌目标仍然还在前头。为了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将坚持“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本、质量发展为要、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一流学科突破为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特色立院、质量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以质量提升、推动内涵式发展为重心,以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核心竞争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抓手,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社会服务路径、加强学生管理、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强党的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力推进学院全面、协调、内涵式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