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张海鸥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

时间:2017-12-18浏览:767

12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中文系张海鸥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欧明俊教授在育才校区文二楼810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诗词创作的叙事理路和方式”和“古代文学研究中‘唯文本’迷信之反思”的学术报告。古代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代表和硕博研究生共计40余人聆听了讲座。

张海鸥教授的研究借鉴西方经典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的理念,以叙事为研究视角,探讨古诗词创作与阅读的思维和表述规律。通过作者——作品——读者之间认知、叙说、阐释的关系,张教授具体研究了诗词创作与阅读在各种可能性前提下的叙事:(一)认知视角选择与叙事预设(包括叙事倾向、作者创作过程的叙事预设、读者阐释过程中的叙事预设等)(二)叙事结构与阅读美感(包括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与阅读审美的严谨感和整饬感、对仗叙事结构与阅读审美的均衡感和稳定感、列锦叠加铺叙结构与阅读审美的丰富细密感、对比或转折叙事与阅读审美的惊奇感等)(三)叙事引导与阐释空间,诸如在所指与能指关系之转义性基础上形成的独特叙事诗法:隐喻、典故、反讽等,它们皆会形成具备可能性和合理性的叙事引导,影响阅读阐释。

欧明俊教授指出所谓“唯文本”迷信,就是痴迷盲信“文本”,从不怀疑,相信文献真实即等于内容真实,等于思想感情表达的真实。认为“唯文本”迷信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有必要认真反思。欧教授通过丰富、确凿的案例,论证了“文”不一定“如其人”、“盖棺”未必“定论”等饶有新意的观点。报告最后强调,研究中要仔细区别“学术表达”和“非学术表达”,“非学术表达”作为论证材料时,要慎之又慎,且应不唯书,只唯真、唯实,对任何“文本”都要保持高度敏锐的警觉,加倍小心,避免上当。

报告结束后,教师代表和在场的硕博研究生还就相关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交流,倍受启发和鼓舞,现场气氛一度十分热烈。(文/孙艳庆  摄/蔡文静  审/蓝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