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春意正浓。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第5个“广西志愿者日”及“广西志愿服务月”。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一、绿意盈怀,“锋”润心田
“三月春风绿意浓,雷锋精神志愿红”。为引领青年学子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力量,学院团委以“学雷锋,扬绿韵,自然谱新篇”为主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知识科普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要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先当生态文明的践行者!”这一响亮的呼号萦绕耳畔。活动中,百余名志愿者以“螺丝钉精神”为指引,自发组建宣讲团队,化身“绿色雷锋”,深入宿舍楼、居民社区、自然景区等场所,围绕桂林山水保护、喀斯特地貌修复、碳达峰与碳中和等七大主题,开展“定制化”“沉浸式”“互动性”科普宣讲。用“文院之声”叩响“漓江春韵”,以“话筒传递”邂逅“绿水青山”, 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特色,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趣味问答等形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线上线下,“锋”采共绘
“创新传承形式,线上尽展‘锋’采”。在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中,学院团委不仅注重线下实践,还积极开辟线上阵地,形成了“线下实践+线上辐射”的立体宣传模式。
志愿者们通过QQ小组群实时上传宣讲影像、撰写“雷锋日记”感悟,以镜头记录志愿微光,以文字续写雷锋日记,形成了400余条打卡动态,生动记录了“环保雷锋”的日常。这些动态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创新活力和雷锋精神的时代回响。线上线下“交互式”的融合体验,让雷锋精神传得更远、扎得更深,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三、春风送暖,“锋”照征程
“春雨送行润心扉,雷锋精神助征程”。在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学院团委还组织了一场“我为群众干实事——青春助力暖征程”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志愿者们协助离校实习生在雁山校区学生宿舍与北门之间搬运繁重行李。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提前到达集合地点,迅速投入搬运行李的工作中去。尽管寒风细雨、道路湿滑,但志愿者们依然热情高涨、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高效有序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为离校实习生提供了切实帮助,传递了来自学院的关怀与温暖。
四、青言青语,追“锋”前行
62年前,1963年的春风里,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 如炬火点燃神州大地。自此,3月5日不仅是日历的注脚,更成为历代青年躬身践行的精神坐标。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雷锋精神不仅是助人为乐,更是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需求。”参与活动的2024级学生陈同学感慨道。通过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刻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将精神内核切实转化为具体实践。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共同书写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青春篇章。
等风来,不如追“锋”去。未来,学院团委将持续深化开展形式多样的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建设机制,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激励学子们在新时代勇担社会责任、增长本领才干、铸就奉献品质,在服务中淬炼赤子之心,于奉献里书写时代答卷,共同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向新的高度,让雷锋精神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文/蔡开彬 冯奕嘉 唐一文 陆晓婷 宁雅琳 图/袁璐 林新雨 图/袁璐 林新雨 审核/谭智奇 陶柳洁 伍媚扬)
(同学们自发学习环保科普知识)
(志愿者们协助离校实习生搬运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