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学:一种新型地域之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08浏览次数:155

 2012年,“桂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对于广大桂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用“桂学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大雷的话来说,“这标志着桂学研究上升为国家文化行动”。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胡大雷表示,与传统的地域文化学不同,桂学是一种新型的地域之学,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是其重要任务。

  梳理桂学研究学术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桂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何处?您怎样理解这一概念?

  胡大雷:“桂学”是康有为率先提出来的。1894—1895年,康有为在桂林讲学,作有《桂学答问》,其中“桂学”的含义,或有在桂林书院讲学指点门径之义,所谓“窃意多士盖昧于读书门径”,“若为疏通证明以诱之,既有书册,又识途径,学者当亦未尝无志于书也”,于是“敢妄陈说所闻,以告多士”;但更有多从书院论及桂林的文化建设之义,序中论及朝廷赐桂林诸书院有“经明行修”、“书岩津逮”、“道德陶钧”,谈及诸公捐书与书院藏书,所谓“开先而振起之者,亦粤西掌故一大事也”等。后来粤西诸贤衍发桂学的含义,从桂之书院到桂之学问,现今“桂学”已逐渐成为广义区域文化研究概念,并被广大学者认同。

  桂学可以从两方面来界定:就研究对象而言,桂学即由人、民族、学术、文化所构成的、以广西地域为核心的系统的历史与现实学问的总和。广西人在广西本土及广西以外所创造的文化,外省籍人在广西所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桂学范畴;就研究历程而言,桂学又应该包括以往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桂学研究的总体问题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

  胡大雷:桂学研究的总体问题主要有三个。首先,桂学是什么?这主要是解决桂学之所以成为“学”的理由。“桂学”提出后逐渐演化成为地域之学的学术概念。正因为它是逐渐演化而来,因此需要对其形态、定位、特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解决桂学本体性问题,即桂学的知识谱系、知识结构等问题;桂学的学理性与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的理论体系建构问题;桂学的学科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学科体系建构问题。

  其次,桂学有什么?这应该包含四方面的问题,即桂学有怎样的历史传承、有哪些重要文献典籍、有什么重要人物、有何种区域文化精神。

  最后,桂学能做什么?这一问题是根据桂学的地域及其特性,来梳理广西如何更好地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以及中华文化是如何以广西地域为平台走向世界;同时力求为解决广西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提供思路,包括广西实施“民族文化强区”战略;广西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总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概括而言,桂学研究的总体问题是:确立桂学是中国区域文化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桂学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之学的特质;探索桂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桂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门地域之学,桂学有何独特的研究视角?

  胡大雷:我个人认为桂学研究有两个独特的视角:第一,区域性视角。广西的自然环境为喀斯特地貌,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生态与我国沿海平原的平原生态的结合部,既有山区的相对闭塞,又有沿海的开放环境。充分认识这种特殊地理生态系统,对桂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广西是中华文化向域外传播的前沿,从广西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便利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交流,独特的地域环境使桂学研究需要国际视野。

  第二,民族视角。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鲜明的“南岭族群”特征。广西的多民族性决定了桂学研究需要从民族学视角观察和分析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汉族等广西世居民族,考察民族文化关系,阐释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如何成为桂学之魂、桂学精神的。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多次表示,桂学是一种“新型地域之学”,请简要介绍这一观点。

  胡大雷:地域文化之学,或偏重于地域文化中某一意义重大、占主要地位的学问,或偏重于某一作出过特殊贡献的学问。而桂学具有其特殊性,它既追溯学术之源,又关注当前、放眼未来;既关心自身,又注重对外影响;既建设地域之学,又反哺地域,为广西的社会文化建设服务。桂学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具有崭新研究模式的地域文化之学。

  这种新模式的地域文化之学彰显以“学”为“用”的服务导向。依照中央关于“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精神,桂学研究要做到既在于“学”,选择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研究资源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更在于“用”,创造出“学”为“用”服务的新模式,其内涵包括:

  第一,开发利用桂学特有的文化资源。桂学中缤纷璀璨的文化资源各具魅力,除了考察这些资源本身的内涵,也要考察研究其在历史上的开发利用情况,推广经验、总结教训,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临桂词派、文学桂军、漓江画派的发展各有其成功的经验,怎样使更多的文化资源走上文化市场,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第二,保护文化资源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桂学存在的基础之一,在开展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调查的同时,应强化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口传文化、音乐舞蹈等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的研究。

  第三,为国家发展战略挖掘、储备历史典籍文献材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文化智力支持。广西地处边疆,桂学的历史典籍文献中,有许多涉及历史边界地域的划定、中外关系等议题的珍贵材料。挖掘、储备这些资料,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是桂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广西是多民族地区,其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很强;广西的地缘条件又决定了广西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桥头堡,汤用彤先生在论佛教的传入时称,“是时交州为东西海程之中心,因能吸收异教殊俗,思想较中州能自由开发。” 桂学研究,将充分挖掘广西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起的特殊作用,为今日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 桂学研究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