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
——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
容本镇
编者按
在日前揭晓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中,广西作家潘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李约热的中短篇小说集《人间消息》、莫景春的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获奖。奖项的取得,标志着当代广西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本版特别刊登广西文艺评论家撰写的三篇获奖作品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照亮艺术。读完瑶族作家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柳青扎根农村14年精心创作《创业史》的情景,强烈感受到了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强大生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驻村笔记》的艺术力量与动人之处,首先是表现主题的重大与壮美。战胜落后,消除贫困,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与宗旨,举全党全国之力,打响了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红日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以切身的生活体验和无比丰富的第一手素材,创作了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民生主题的《驻村笔记》。作品全方位展现了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场景,奏响了新时代文艺创作昂扬壮美的主旋律。这一趟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与实践,“我们充分见证了党的光辉政策照耀下的贫困山区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变化,见到了洒在山民脸庞、眉梢甚至睫毛上的雨露和阳光。”
其次,作品勇于直面脱贫攻坚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地处大石山区的红山村,贫困面大,贫困情形不同,贫困原因各异,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这是一项繁杂、细致、工作量巨大、矛盾错综复杂的工作,《驻村笔记》对此作了全面、具体和生动的记录与描述。同时,小说对现实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弊端也进行了有力的讽喻与针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锋芒。比如,一个村部办公楼大门两侧及门楣上,居然挂了28个各色机构牌子;一个帮扶对象的建档资料,需要填写28种表格;一个预脱贫贫困户的档案材料,共有26项内容;设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提交16份材料。与形式主义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是拍脑袋决策、朝令夕改、办事踢皮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官僚主义痼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驻村工作队真正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艰辛与无奈。
第三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市文联主席、驻村第一书记毛志平,一出场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我的这个姓,因为我的这个职务,我经常要在很多人面前进行纠正或者更正。众所周知,我什么都可以实事求是,这个称谓我是无法实事求是的。”有着农民式智慧的村支书老跛灵机一动,把毛志平简称为“毛一”。这个称谓,既高度概括了毛志平的新职务,又巧妙地把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支书的职务区分开来。毛一是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级别最高的驻村第一书记,他有阅历、守原则、懂机变,面对艰巨任务和复杂局面,能够纵观全局,沉着应对,指挥若定。来到红山村,他和同事们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基础设施这么落后,没想到扶贫任务这么艰巨,没想到争取扶贫项目这么艰难。经过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最终抓住“水电路”这个牛鼻子。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开展工作,不等不靠,挖资源、跑项目、筹经费、拉赞助,发动群众同心协力修建公路。他曾有过被上级部门误解的委屈,工作进展不顺利的焦虑,进城办事吃闭门羹的郁闷和被权力部门忽悠的愤怒;甚至遭遇过在村委门口被人袭击的惊愕,在绝壁“天桥”吓得尿裤子的尴尬等等。但他没有畏惧和退缩,始终满怀赤诚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在夜以继日的繁忙工作中,他还要耗费精力同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官员斗智斗勇。他坚决抵制上级领导截留或挪用扶贫经费,坚决抵制为了绩效考评突击花钱;他利用村支书提供的信息巧妙地追回官员们收受的财物;他义正辞严地回击乡党委书记杏福的无理责难;他利用民主评议方式,让不符合吃“低保”条件或贫困户标准的村干部等主动退出。毛志平是一位具有标杆性意义的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笔记》中,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心直口快、敢作敢为的省报记者冷暖,看似文弱实为格斗高手的博士钟国令,身体残疾却受人尊敬的村支书老跛,爱摆老资格而正直的退休干部老伍,被选举为村干部的退役军人覃文科等,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物,都在脱贫攻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四是作品构思的巧妙与匠心独运。《驻村笔记》是一部笔记体小说,写的是作者所亲身经历的生活,因此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环境、场景、细节等,都达到了一种纤毫毕现的真实与精细。娴熟自如的叙述技巧,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又由于构思的巧妙及各种表现手法的穿插运用,造就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跌宕多姿、情趣盎然。如围绕小说故事核之一的“天桥事件”,作家把一个悲喜剧故事讲述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故事因冷暖写的文章引发风波而展开,又因冷暖牵线搭桥引来影视公司姚总裁投资400万建铁索桥而画上完美句号。在小说结尾,也是悬念迭出,柳暗花明。经过艰苦奋战,红山村按计划实现脱贫目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24个预脱贫户拒绝在《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验收表》上签字,而且集体玩失踪。这一重大情况被层层上报。“我提醒冰儿和国令,做好接受组织处分的思想准备。”严组长带领调查组第三次火速前来调查。傍晚,调查组回到临时村部,一向严肃古板、严守规则的严组长却主动提出晚饭要喝酒,而且土茅台和葡萄酒一起上。原来,24户脱贫户有一个淳朴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找理由拒绝签字,工作队就不能离开,他们希望工作队永远留下来。这种出人意料的大反转,让人真切体会到了“欧·亨利式结尾”的惊喜与精彩!
气积而文昌,情深而文挚。《驻村笔记》荣获“骏马奖”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