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新书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发布者:龙晓添发布时间:2020-12-21浏览次数:10

《天歌地唱》新书发布会现场。漓江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南宁12月19日电  

  12月19日,宋安群《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新书发布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作家蒋锦璐的主持下,宋安群、韦苏文、陆璎等专家学者们以“歌圩里的广西精神·山歌里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共同探讨广西当代山歌和中国文化的意蕴。

  该书作者宋安群此前出版的《天籁地声——广西情歌之旅》,曾获得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天歌地唱》是其姊妹篇。相较于以散文笔调专述广西情歌的《天籁地声》,《天歌地唱》是一本以世界文化视野深度解读广西山歌的文化笔记。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人沈东子拿到此书时说:“喜欢山歌民谣的读者有福了。”

据宋安群介绍,该书考察内容与前人最大的不同是聚焦当代,走进田野,不依赖书本。写作该书时作者完全不援引纸质文本里的山歌,用的全部是他自己近一二十年陆续从广西各地的集市、地摊收集到的506张广西桂柳方言七言四句头山歌活动的视频碟片里记录整理出来的当代山歌。他说本书用“广西当代山歌笔记”做副题,就是为了突出彰显其当代性,及其保有的极其鲜活的当下时代气息。

  据了解,在这部新书里,作者把广西当代山歌分成敬神祭祀山歌、人生仪礼山歌、谈情说爱山歌、孽贱戏谑山歌、宣教训导山歌、故事长篇山歌六种,并在书中设了六个专章来评赏这六种山歌。广西山歌学会副会长、广西山歌歌圩协会执行会长蒙智扉认为,《天歌地唱》填补了山歌门类系统研究的空白。该书序言作者、著名作家聂震宁则认为,这六种山歌类别照亮了我们对于广西当代山歌状况认知的视野盲点,同时作者将孽贱戏谑山歌辟为独立一类的做法,更是一种独创。

此外,在这部新书里,作者将在中国已基本失传的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与串讲交织融合,一方面用串说的方法评点山歌,将作品主要部分贯串起来,尽量让读者欣赏到相对完整的山歌原作链条;同时,又用笔记的方式将多种学科知识及丰富的古今中外典籍和论述穿插其间,让读者能够全面、深入、真切地了解、感受山歌的精彩。

《天歌地唱》书影。漓江出版社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插图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晓光。山歌和剪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很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都是源自民间文化灵感的艺术创作,都有深厚的生活底蕴,都给乡民带来深切的精神慰籍。《天歌地唱》将两者结合,共同叙事,营造了一个新颖的“民歌田野图像场域”,以新的方式传达鲜活的广西山歌文化生活图景,增强了图书的诗性魅力,使文本有了更深远的文化意义。

  《天歌地唱》的装帧设计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喜爱。诗人杜建文说:“《天歌地唱》的装帧十分漂亮,版面插图独特,整部书显得雍容华贵,有收藏价值。”据该书的装帧设计者陈凌介绍,她把剪纸分门别类,依据图像内容切割、剪裁,使20多幅剪纸扩充至101幅,将乔晓光剪纸富蕴的中外文化诗意和民俗图像奇趣,铺展、浸润、流动在全书始终。

  据悉,《天歌地唱》甫面世就已入选12月份澎湃新闻和光明日报联合推介的全国25部文艺图书联合榜单,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岳永逸,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刘晓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彭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颖等多位专家学者的推荐。

关于《天歌地唱》的缘起,该书责任编辑何伟说,当下人们一般都对乡土山歌很陌生,策划、制作《天歌地唱》就是希望通过它展示作为广西文化精粹的广西山歌的魅力,拉近人们与当代民间山歌的距离,让人们读懂山歌运思的微妙,读懂歌圩里的广西精神,读懂山歌作为文化母体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文化烙印。

  先后为《天籁地声》《天歌地唱》作了长篇序言的聂震宁也提到,虽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很高,但类似广西当代山歌这种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且在民间底层一直有着极其广泛影响的歌谣吟唱却似乎仍然受到文学文化研究者的忽视。《天歌地唱》让人们从这些接地气的当代山歌里呼吸到真正来自田野的清新空气,领略到新颖的文化意蕴,应当引起热爱民歌的许多读者,特别是民间文学研究者的热情关注与喝彩。 (伍迁、吴桦)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 桂学研究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