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开馆在即获捐赠

发布者:蓝善康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10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5月31日,记者从广西师范大学获悉,在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桂学研究会创会会长潘琦向桂学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其多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向桂学博物馆捐赠一批刘三姐文化藏品。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文韬出席捐赠仪式。

桂学名家捐赠精品力作 桂学博物馆锦上添花

广西桂学研究会于2010年11月成立,发展至今,“桂学”已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广西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该研究会从制度机制上为桂学研究的发展设计了路径,以“桂学文库”为载体,形成成果出版的系列化、结构化、规模化;依托高校建立桂学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壮大研究队伍。收集整理、影印出版《粤西通载》《三管英灵集》等广西古代文献典籍23种126册,资助出版了《广西文化符号》《广西历代经籍志(汉—明)》《广西美术发展史》《广西考古散记》等“桂学文库”丛书42种,其中多部著作获得广西社会科学奖等奖项。

潘琦在访谈中重点介绍了广西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对近年来桂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向桂学博物馆捐赠了文学作品《潘琦文集》《文化杂记》《美丽神奇的地方》,书法长卷《八桂赋》《桂学铭》等数十部多年来躬身文学和艺术创作收获的精品。

随后,潘琦实地察看了即将竣工的桂学博物馆,逐一参观了主体展厅及各分馆,具体询问了各展厅的设计创意、展厅陈列等内容,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他提出,桂学博物馆在广西桂学研究会开启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开局年开馆,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提升展览展示水平,利用新媒体和新手段进行多维度展示,为广大观众讲好广西故事、广西气派、广西精神。桂学博物馆建成开放后,要坚持守正创新,敢做善成,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培养建立一支政治强、理论高、敢担当的桂学研究团队,将广西原创文化成果、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建立博物馆联盟 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捐赠古籍文献

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刘三姐文化为主题的展品门类最丰富、藏品数量与古籍文献史料最多的博物馆,于2019年6月在全球第一个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剧场内建成开放。在捐赠仪式上,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向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捐赠了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刘三姐》剧本,1961年《民族画报》(中文版、壮文版,内文整版介绍歌舞剧《刘三姐》在北京演出盛况),以及刘三姐相关文献、歌书、歌本、年画、海报、唱片、照片、邮品等近百件(套)展品。

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负责人谢中国表示,今后将全力配合桂学博物馆,把刘三姐文化专题做成桂学博物馆的精品展览,在大学校园中更好地赓续刘三姐文化基因,厚植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和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将建成博物馆联盟,联合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在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中更好地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

黄文韬表示,广西素有“歌海”美称,是我国山歌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省区,以歌仙“刘三姐”为代表的广西山歌文化是我国山歌文化的杰出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将在大学校园内讲好这个源于广西的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传播好刘三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专家揭秘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

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位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图书馆六至七楼,展览面积达3000多少平方米,是以广西学术文化为主题的学术型博物馆,以收藏、展示、研究、传承、传播广西学术文化为职志,包括五个专题馆,分别为文化广西专题馆、文化桂林专题馆、广西当代文学专题馆、八桂学术专题馆和抗战桂林文化城专题馆。

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2018年开始筹建,将于今年6月底开馆。由于场馆体量极大,设计内容复杂,所涉专业学科面较广,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在方案论证、场馆设计、信息梳理、文物征集、资料搜集、人物访谈、影像拍摄、文稿撰写、文件编目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设计稿至今易稿十数次,期间利用会议研讨和现场考察等方式反复征求了校内外专家意见。

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筹建人黄伟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桂学博物馆重点展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广西学术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广西贡献,桂学博物馆的筹建和开放,将会促进广西文化增值,进一步激励和推动广西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文化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筹建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出版家刘硕良,作家陈肖人、林白、东西、田耳,戏剧家梅帅元、张仁胜,桂林文化城的研究专家魏华龄、李建平以及教育家陈望道的儿子陈振新、画家徐悲鸿的孙子徐小阳等捐赠了非常有价值的藏品。

(通讯员 陆妍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8832462177cb4834bff205ce352b10c2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 桂学研究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