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与文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揭牌仪式“媒体融合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发展论坛”在雁山校区隆重举行。仪式上,副校长白晓军首先宣读了《广西师范大学关于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通知》。光明日报驻广西记者站站长刘昆、科技日报驻广西记者站站长江东洲、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立平,校党委书记王枬、副校长白晓军、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树喆等校内外领导嘉宾共同为学院揭牌,宣告广西桂北地区高校第一所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成立。
校党委书记王枬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指出,党中央应对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新闻媒体、大众传播和网络经济等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传播学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新闻与传播学院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以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在学科建设上紧紧围绕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媒体融合改革发展重点寻找切入点,开展学术研究,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在学生培养上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的人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型现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社会上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加大与区内外媒体合作的力度,积极与媒体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
光明日报驻广西记者站站长刘昆代表与会新闻媒体致辞,他引用了20世纪美国报业巨头、世界著名“普利策奖”(又称“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立者约瑟夫•普利策的话说,“记者是国家航船上的瞭望哨。他要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要不计较自身的成败、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了信任他的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了新闻媒体人在国家中的角色与作用。
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立平在致辞中对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引导新闻专业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学习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优良传统,学习现代新闻传播业务;希望学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密切关注我国新闻实践,加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事业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希望同学们,坚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树喆在致辞说,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和文学院雄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而建立的一所二级学院,和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目前,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一站三系两中心”,即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文学系、语言学与跨文化教育系、新闻与传媒系,其中新闻与传媒系设有新闻与出版、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和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开设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3个本科专业和文学传播学1个硕士点,现有在校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生8人。学院成立后,将抓住机遇,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学院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办学理念,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对外交流,依托桂林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创新能力,促进学院全面快速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桂林、和谐社会!
揭牌仪式由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浩主持。
新华社桂林支社、中国新闻社桂林支社、国际日报广西记者站、广西日报社科教部、广西日报社桂林记者站、桂林日报社、桂林新闻记者协会、桂林电视台时政部、桂林电台新闻部等媒体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记者,我校党办、校办、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社科处、科技处、研究生学院、出版社、化学与药学学院等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相关负责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政班子、各系(中心)主任、各教研室主任、新闻与传媒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揭牌仪式。
南国早报社、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以及我校设计学院、法学院、化学与药学学院等单位和部门发来贺信和贺电。
揭牌仪式结束后,随之举办了“媒体融合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发展论坛”。来自上述中央、广西和桂林等媒体的业界专家们就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与传播学人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截止目前,已有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国际日报、中国新闻社、广西日报、千千网、桂林日报、桂林电视台、桂林电台等区内外新闻媒体对此次揭牌仪式和论坛活动进行了报道。(院办/文 大学生通讯社/图)
副校长白晓军宣读《广西师范大学关于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通知》。
媒体融合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