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今天是

“中文之光·研究生论坛”第191期:身份与文本:曹禺、老舍与夏衍话剧剧本的比较/弃世诗人顾城

发布者:廖慧芝发布时间:2020-12-16浏览次数:456

  12月10日晚上,“中文之光·研究生论坛”第191期在我院101会议室成功举行。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作协副主席、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毕光明教授分别为我院师生带来了“身份与文本:曹禺、老舍与夏衍话剧剧本的比较”和“弃世诗人顾城”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刘铁群教授主持,我院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写作学教研室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杨扬教授主要阐述了作家身份的变化与文学文本的文体变化关系。根据不同作家的创作命运,提出了“曹禺现象”和“老舍现象”,并指出“曹禺现象”是作家的共性现象,即晚年难以创作出优秀作品的现象。首先,杨扬教授讲述《雷雨》的创作与曹禺年轻生活经历的联系,并提出文本和作家的遭遇无法完全分割开来的观点。接着,杨扬教授提出“老舍现象”、“茶馆现象”不仅是话剧现象,更是一个文学史的现象,发散了在座师生们的思维。随后,杨扬教授阐述了夏衍身份与其文本之间的关系,正是夏衍的革命者身份和职业敏感,导致他拥有对周遭环境的观察有着详尽而准确的戏剧目光。杨扬教授分享学术观点之余,向大家强调了看书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寻找新意和体悟。

  毕光明教授根据杨扬教授身份与文本关系观点,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弃世诗人顾城的几次经历,指出顾城的思维方式与常人的不同,性格十分古怪,心理错位非常严重。顾城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曾说最讨厌两件事,一是不应长大,二是他是一个男人。此外,毕光明教授向大家分享并评述了《我面对的顾城的最后十四天》,该文是顾城姐姐顾乡写的关于顾城的回忆,再现了顾城最后的岁月,但对于顾城和谢烨的悲剧含有个人化的片面观点。

  在讲座尾声,刘铁群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希望我院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与专家零距离,同时提醒同学们多看书,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本次论坛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李可欣 审/黄瑶)

活动海报

杨扬教授

会议现场

Copyright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桂林市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46272
书记信箱:sj_gxnuwxy@163.com 院长信箱:yz_gxnuwxy@163.com 院纪委信箱:wxyjjjch@163.com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桂ICP备05000954号-1,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