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善康,畲族,江西赣州人,博士(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骨干访问学者。自治区青年人才。兼任桂林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研究兴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抗战文学、1940年代文学、文艺座谈会、文学评论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级课题、厅级课题等多项;在《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主编副主编学术著作多部。先后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校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等;被评为广西师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干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等。为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习近平文化思想》负责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重点项目负责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骨干成员等。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抗战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奖项多个,指导多个学生团队获大创项目国家级立项等。
主讲课程
1. 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抗战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桂学研究、桂林文化城文学研究、独秀作家群考察等。
2. 全校通识课:习近平文化思想。
3. 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抗战文学研究。
主要论文(均第一作者)
1.《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瞿秋白研究文丛》2010年第4辑。
2.《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第6期。
3.《郭沫若思想转变中的瞿秋白因素》,《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第4期。
4.《七月社的文艺座谈会与胡风问题的形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5.《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的文艺座谈研究述论》,《南都学坛》2020年第4期。
6.《论抗战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的阶段性、独特性和运作机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7.《老舍主持的“怎样编制士兵通俗读物”座谈会与战时文艺通俗化》,《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8.《老舍的延安聚谈及其延安书写》,《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1期。
9.《1940年文协座谈会与大后方文学观念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
10.《首倡的迷雾和落地的限度——“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战时传播论》,《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11.《多重叙事下的暮年悲歌——评黄佩华的短篇小说<落叶>》,《民族文学》2023年第2期。
12.《一个民族的乡土书写与灵魂再造——以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为中心》,《桂学研究》2023年第9辑。
13.《战时南方写作的精神原乡叙事——以<乡下姑娘>和<梦之谷>为中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年度课题、广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重点项目等。
学术编著
主编、参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接受机制构建》《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构建》等多部。
奖励荣誉
1. 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广西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不分等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党课开讲啦”校级优秀党课(不分等级)
4.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干部、重庆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
5.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广西师范大学独秀新闻奖
6.指导学生团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多项,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
7.指导学生获“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一类竞赛,排第二),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三等奖,指导“三下乡”团队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团队,指导学生团队获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一等奖、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等
8.全国青少年新媒体论坛优秀指导老师,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等
联系方式:lansk2@sina.com
欢迎有志于学术的同学加入!